您的位置:首页 / 贴吧 / 《文化苦旅》之我见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  • #优秀奖#《文化苦旅》之我见

    2016/08/25 08:35:53 发布65448 浏览4 回复0 点赞
笑口常开
管理
普通会员

帖子:111

精华:0

注册:2014/09/06 11:02:26

IP属地:未知

《文化苦旅》之我见

 岁月如流,在成长之路上跌跌撞撞,记忆中的那个懵懂顽童已然成长为一个翩翩少年。在这18年里,虽涉猎颇多,但最让我心仪的还是余秋雨先生的《文化苦旅》。

 我爱它,是因为可以随着余秋雨先生的文字,跨遍中国的大江南北,在历史长河中漫游。而我对《文化苦旅》的浅显认识就是记录苦旅中的文化,再现历史中的盛衰。
  
从滚滚黄沙的大漠边塞到温婉宜人的江南小镇,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足迹,跨越了大江南北,印在了壮丽河山之上。随着他,我看到了莫高窟的玄秘与圣洁、庙宇的悠远与深沉、黄河文明的兴盛与衰弱、江南的秀美与娇艳。可以说,余秋雨先生是位杰出的导游,他将每个人的目光吸引进一个深邃冷峻的文化空间,那里衔接着历史,连带着现在,希翼着未来。
  
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,那就是这本书为何以为名?我觉得这种苦首先是旅途中的苦,古人说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《文化苦旅》便是这万里长路的结晶。但这万里长路总是艰苦的,作为一个文人,上沙山,穿沙漠,莫不是一种苦;作为一个文人,在旅行中看到的令人揪心的东西,那些失去的文明,那些不在的遗产,作者怎能不苦?这种心中的苦又怎是身体上的苦能比拟的?
  
我觉得这种苦更多的是文化的苦,贫瘠的土地上开不出绚烂的花,而已开出的花却被别人摘走,这怎不是一种苦?我们中国,总是被一句地大物博所概括,谁又能品出这个地大物博的中国,曾经遭受过多少掠夺呢?谁又能道清文化这两个字的艰辛呢?现在的中国已经远没有那百家争鸣的气象,拿得上台面的,似乎还是那些古老的东西,《诗经》、《论语》。先人的经典固然不能遗忘,但我们更应该开创出我们的繁华,我们不能一直停留、陶醉在曾经辉煌之中,曾经毕竟已经走远,我们不能留住历史,但我们却可以创造另一个辉煌。
  
余秋雨先生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,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,用心思细腻的笔触,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,写了本书,它不甜,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辛酸。苦到极致,便又生成一份甘甜,它不苦,在那漫不经心的岁月里,我们成长了,懂得了。
 
历史的灰烬,文化的余烟,袅袅燃起。文化的苦旅,在余秋雨的笔下,仿似一场文化的盛宴。有的苦后清甜,有的甜后微苦,那种味道,却是如此真切地在脑海里回旋,好似品茶一般,虽甜犹苦,虽苦不亦犹甜?有苦有甜越品越浓,在温婉的茶香中释然,在百转千回中回味升华。一场烟雨一场梦,一段苦旅一段救赎。
  
漂泊旅程,莽苍大地,行过之后,是苦涩的回味,但苦到极致,却是甜的升华。所以我说文化苦旅,是苦,是刻骨铭心的苦,但这苦中却还有一丝的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凤阳中学   高三18 尹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指导老师     赵倩倩


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

已有0人打赏

已有0人点赞

0人赞
    陈友田
    管理
    普通会员

    帖子:9

    精华:0

    注册:2016/05/19 11:03:56

    IP属地:

  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!17.6

    1楼 回复于 2016/08/25 11:29:53 0 回复
    吴如洋
    管理
    普通会员

    帖子:0

    精华:0

    注册:2016/05/19 11:05:00

    IP属地:

    读《文化苦旅》,苦涩中有甘醇。17.8

    2楼 回复于 2016/08/25 14:53:25 0 回复
    陈自强
    管理
    普通会员

    帖子:0

    精华:0

    注册:2016/05/19 11:06:22

    IP属地:

    17.6分

    3楼 回复于 2016/09/26 19:32:54 0 回复
    王士雨
    管理
    普通会员

    帖子:0

    精华:0

    注册:2016/05/19 11:05:46

    IP属地:

    17.7分

    4楼 回复于 2016/09/28 14:21:25 0 回复
    加载中...

    回复楼主

   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
   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

    楼主其他帖子

    新帖速递

    查看更多

    超级管理

   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